箎是篪的异体字,读作chí,读音相同。
篪,古代的一种竹管乐器。《尔雅•释乐》:“大篪谓之沂。”《诗•小雅•何人斯》:“伯氏吹埙,仲氏吹篪。”
竹名。《水經注•湘水》:“(君山)東北對編山,山多篪竹。”
吹孔气鸣乐器。中国古老的横吹竹管乐器。
箎,属于生僻字,普通话读音为chí,hŭ,最早见于秦朝小篆中。“箎”在读作chí时的基本含义同“篪”“箎”在读作hŭ时的基本含义为竹名。
篪和箎同音吗
同音。“箎”和“篪”还是同一个字。两个字都读“chí”。“箎”是“篪”的异体字写法,意思读音完全相同。
释义:1、古书上说的一种竹。
2、古代一种用竹管制成像笛子一样的乐器,有八孔。
扩展资料:
篪是我国古代一种管乐器,也就是所谓的竹埙,是一种低音吹奏乐器。
据《周礼·郑玄注》:“篪,如管,六孔”东晋郭璞注《尔雅》:“篪,以竹为之,长尺四寸,围三寸,一孔上出,寸三分,名翘,横吹之,小者尺二寸“,记载篪为6孔(包括上出孔)、底端封闭的一种横吹竹管乐器。
从战国初曾侯乙墓出土的大小两件横吹竹管乐器来看,均与文献所述篪的特征相似,而与笛有异。篪,浑厚、文雅而庄重,是我国古代雅乐主要乐器之一。
篪和箎同音吗
篪箎同音,读chi。
篪[ chí ] 
部首:竹
笔画:16
五行:木
五笔:TRHM
基本解释
古代的竹管乐器,像笛子,有八孔。
箎[ chí ] 
部首:竹
笔画:14
五笔:THAM
基本解释
同“篪”。
伯埙仲箎[ bó xūn zhòng chí ] 
基本解释
是中国的成语,解释:伯、仲:兄弟排行的次第,伯是老大,仲是老二埙:陶土烧制的乐器篪:竹制的乐器。埙篪合奏,乐音和谐。旧时赞美兄弟和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