珐琅彩是在清朝康熙年间才由西方传入中国的,所以说珐琅彩最早出现在清朝康熙年间而不是像景泰蓝那样元朝就有了,而且珐琅彩珐琅彩一般认为发展到非常成熟的时候是到雍正年间,当时珐琅彩的制作已经非常的成熟,而且不仅限于盘子和碗,已经有不少的珐琅彩鼻烟壶等用品。
更加准确的说珐琅彩是在康熙时期传入中国,雍正时期到达了技术成熟阶段,到乾隆时期开始相对比较大量的烧制了,但是因为珐琅彩不仅制作非常的复杂,而且用料也是非常的考究的,珐琅彩的瓷胎均用景德镇瓷器中的上品瓷器在宫廷珐琅作进行二次烧制而成的,而且珐琅彩上的画都是由宫中专门的画家来绘制的,可谓是费工费料的奢华品,到乾隆以后因为清朝逐渐衰落,因此珐琅彩的烧制也被放弃了。所以现在流传下来的珐琅彩作品基本就是康、雍、乾三朝的作品。
珐琅彩什么时候出现
珐琅彩为清代康熙晚期在康熙皇帝的授意下,将铜胎画珐琅技法成功地移植到瓷胎上而创烧的彩瓷新品种。以雍正、乾隆时期的产量最大,乾隆以后即少有制作。乾隆时期,宫中收藏的珐琅彩瓷器曾集中存放在端凝殿,据档案记载有400多件。按照清代宫廷档案记载和珐琅彩瓷器原盛匣之标识,珐琅彩瓷器之正式名称应为“瓷胎画珐琅”。珐琅彩瓷器是专供帝后玩赏的艺术品,宫廷控制极为严格。
制作它所需要的白瓷胎由景德镇御窑厂提供,运送到宫廷后,在皇帝的授意下,于内务府造办处珐琅作由宫廷画家精心彩绘。
珐琅彩什么时候出现
明代。珐琅彩是清朝叫法,正名应为“瓷胎画珐琅”,早在明代就已有类似的“铜胎画珐琅”即景泰蓝,至清康熙年间造办处珐琅匠在皇帝授意下,将铜胎画珐琅技艺用在景德镇所出的白瓷之上,是为珐琅彩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