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邯字。邯,汉语常用字,读音hán,最早见于商代甲骨文时代。基本含义为〔邯郸〕地名,在中国河北省引申含义为比喻一味模仿别人,非但没有学到别人的长处,反倒失去了自身的特色,学步邯郸。
古籍释义:
《唐韵》胡安切《集韵》《韵会》《正韵》河干切,音寒。《玉篇》赵国有邯郸县。互详後郸字注。
又水名。《後汉·西羌传》侯霸复上置东西邯屯五部。《注》邯,水名。邯分流左右,在今廓州。
甘双耳读什么
邯[ hán ] 
部首:阝
笔画:7
五行:水
五笔:AFBH
邯郸(Hándān),地名,在河北。
〈名〉
1、 古地名
赵邯郸县。从邑,甘声。——《说文》。 朱曰:“今直隶广平府邯郸县,甘地有 邯山。
进至邯郸。——《后汉书·光武纪》。注:“邯,山名。郸,尽也。邯山至此而尽。城郭字皆从邑,因以名焉。”
又如:邯郸丽步(赵地美女的优美舞蹈)邯郸梦(又称“黄梁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