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一个。
泮pan部首:氵笔画:8五行:水五笔:IUFH。① 融解。②岸。③泮池,古代学宫前的水池。清代称考取秀才为入泮。
古代汉语的详细解释
〈名〉
1、 (形声。从水,半声。本义:古代天子诸侯举行宴会或作为学宫的宫殿 。也称泮宫)
2、 同本义 。西南为水,东北为墙,一半有水,一半无水
泮,诸侯饷射之宫。西南为水,东北为墙。——《说文》
3、 通“畔”。岸水边
隰则有泮。——《诗·卫风·氓》
〈动〉
1、 冰雪融解
迨冰未泮。——《诗·邶风·匏有苦叶》
又如:泮涣(融解涣散)泮冻(解冻)
2、 通“判”。分离
其脆易泮。——《老子·六十四章》
又如:泮合(判合。配合两半相合)泮坼(碎裂)
泮有几种读音
一种读音。
泮,读音为pàn,最开始见于秦国小篆时代。六书中属于形声字。“泮”字,《说文解字》中解释为:“诸矦乡射之宫,西南爲水,东北爲墙。从水从半,半亦声。普半切【注】沜,古文”。“泮”的基本含义为古代学宫前的水池,如冸池引申含义为河名,如泮水。在日常使用中,“泮”字通“判”。分离,如泮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