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意思是说:我十五岁开始立志学习,三十岁能自立于世,四十岁遇事就不迷惑,五十岁懂得了什么是天命,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到七十岁才能达到随心所欲,想怎么做便怎么做,也不会超出规矩。

孔子用简单的几句话,总结了自己一生的经历,从中体会到了艰苦奋斗、坚持不懈的精神。

“五十而知天命”,是说五十岁之后,知道了理想实现之艰难,故而做事情不再过分追求结果。这里提到的天命是哲学的宇宙来源,属于一种形而上的思想本体范围。

五十知天命,既是对五十岁人生经历的总结,也是对五十岁人生感悟的体现。

一、人到五十,方知世事之维艰

人生是一道难题,面对难题许多人都有自己的解法。

李白曾经以为“人生得意须尽欢”,然而经历许多事情之后最终顿悟,提笔写下了那句“直挂云帆济沧海”。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的苏轼,在解题过程中收获了可贵的清醒,与青灯为伴,与清贫为伍,“一蓑烟雨任平生”。

范仲淹在发配邓州途中,看淡了世事无常,宦海沉浮,用“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胸怀,破解了人生难题。

而我自己,既经历了一年三升迁的高光时刻,又体会到了一日掉入深渊的落寞与惆怅,起起伏伏之间,笑看他人为名利而争斗,静待薪资在高低起落中恣意徘徊,心情渐趋平静,内心波澜不惊。

二、人到五十,方知亲情之厚重

父母年已七旬,身体大不如前。为了不放弃一亩三分地,仍在田地间流连,每到农忙时节,总会累得上气不接下气。虽然屡次相劝,但也无济于事,只能听之任之。深知他们只是不想让自己闲下来,更为了给我们减轻负担,然而每次见到他们忙碌的样子,心里便生出无限的酸楚。

妻子一人在家蹲守,因为工作繁忙,经常饮食无规律,让人牵挂,惹人怜爱。好在心情愉悦,工作充实,虽然也会遇到一些难题,但都能坦然面对。尽管每天打电话嘘寒问暖,但总感觉远水解不了近渴,无意间流露出的无奈,让我心中有愧。

女儿远赴外地求学,一年难回两三次,一人在外实属不易,虽然每天煲电话粥,但仍能听出对家的思念,好在她正为自己的梦想奋力拼搏,虽然忙碌但也乐在其中,心里才有些许的安慰。

而我自己在外打拼,难得回家几次,虽然一事无成,但也无缘照顾家里,还时常让父母操心,让妻女牵挂,着实过意不去。

三、人到五十,方知人情之冷暖

每个人都有这样的体会,当你得势时,或者别人有求于你时,总有人与你走得很近,让你感觉“谈话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而在你失势时,或者步入人生低谷时,或者离开了重要岗位时,原来和你走得近的人会在不知不觉中离你而去,爱答不理,即使偶尔遇见,或远远躲开,或装作没看见,或干脆不理不睬,让你感觉“门前冷落鞍马稀”。

年轻时,总觉得多认识一些人特别重要。想要给自己积累人脉,积攒一些关系。毕竟现在是个人情社会,不知道什么时候,你就可能会用到某些人。

这其实并没有错,只不过,那些真正对你有用且能帮助到你的人,有时候并不是那些整天围绕在你身边的人,他们或许并不和你经常联系,但当你需要他们时,他们就会来到你的身边。

特别是当你落魄时,他们甚至会主动找到你,让你感觉人世间的温暖。

磨难有时就是一个试金石,它能测试出哪些是你真正的朋友,那些只是一些酒肉朋友。哪些真正的朋友能够与你同甘共苦,给你雪中送炭,而有些朋友只会锦上添花,只会在你一切顺利时出现。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人情冷暖,靠的是我们平时的真诚付出。那些所谓的忘记,不过是从来没有放在心上。那些选择性的离开,不会让我们心痛,反而会让我们大声欢笑,因为这让我看清了他们,也看清了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