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字的音序是b。
拼音:bīng
笔划:6
部首:冫
结构:左右结构
笔顺:点、提、竖钩、横撇/横钩、撇、捺
释义:
〈名〉
1、水冻结而成的固体
冰,水坚也。——《说文》
履霜坚冰至。——《易·坤》
迨冰未泮。——《诗·邶风·匏有苦叶》
冰者,阴之盛而水滞者也。——《汉书·五行志》
冰,水为之。——《荀子·劝学》
冰解而冻释。——《管子·五行》
公徒释甲,执冰而踞。——《左传·昭公二十五年》
又如:冰扳(冰镇)冰麝(冰片与麝香)冰清水冷(像冰和水一样的清冷)冰前刮雪(喻雪上加霜之事)冰玉自信(自知冰清玉洁,并无苟且之事)冰轮(比喻月亮)
冰字的音序是什么
冰字的音序:B
释义
〈名〉
(会意。从仌,从水。金文作“仌”。金文字形表示水凝成冰后,体积增大,表面上涨(上拱)形。《说文》:“冻也,象水凝之形”。小篆繁化,增加“水”变成。从“仌”从“水”的会意字,于是“仌”就专用作部首。本义:水冻结而成的固体)
同本义
冰,水坚也。——《说文》
履霜坚冰至。——《易·坤》
迨冰未泮。——《诗·邶风·匏有苦叶》
冰者,阴之盛而水滞者也。——《汉书·五行志》
冰,水为之。——《荀子·劝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