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āng chòu
“滂”的基本含义为形容水涌出,如滂流、滂沱引申含义为倾盆大雨的,如滂霈。
在日常使用中,“滂”也常做形容词,表示广大,如滂沲。
“滂”,初见于商朝金文时代,会意字。从水,古文字形体像一道水流,表示水涌出为滂从旁,旁有边、侧义,表示水势很大往旁边、周侧涌出旁兼表声。本义是水盛大。后来又在秦朝小篆中发现,“滂”字简体版的楷书从秦朝小篆演变而来。
滂臭怎么念
pangchou
臭[ chòu ] [ xiù ] 
臭[chòu]
〈名〉
1、 (会意。从犬,从自(鼻)。狗鼻特别灵敏,故从二字会意。(xiù)本义:闻气味)
2、 气味之总名
臭,禽走臭而知其迹者,犬也。——《说文》
3、 难闻的气味
惠公改葬 申生,臭彻于外。——《国语·晋语》
4、 香气
同心之言,其臭如兰。——《易·系辞上》
〈形〉
1、 惹人厌恶 。
如:臭幺(臭架子)
2、 腐败
若乘舟,汝弗济,臭厥载。——《书·盘庚中》
〈动〉
1、 〈方〉∶失效 。
如:打了一枪,没想到子弹“臭”了,没有过火
〈副〉
1、 表示程度很深 。
如:臭打一顿臭骂一通
臭[xiù]
〈名〉
1、 气味的总称
人〈动〉
1、 “嗅”的古字。用鼻子辨别气味
彼臭之而无嗛于鼻。——《荀子·荣辱》
通于鼻者谓之臭。臭者,气也。——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
滂臭怎么念
滂臭读作:pāng chòu
“臭”,现代汉语规范一级字(常用字),普通话读音为chòu,xiù,最早见于商朝甲骨文时代,在六书中属于会意字。“臭”的基本含义为不好闻的气味,与“香”相对,如臭味儿、臭氧引申含义为香气,如“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
此外,“臭”还表示狠狠地,如臭骂一通。在古代,“臭”,同“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