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中经常要用到对话,但有的对话来来回回写了很多,却让人感觉是一堆废话,抓不住重点。而有的对话虽然不多,却非常精干,让人读起来非常舒服。
对话在文章中的作用有很多。好的对话可以推动故事的情节发展,体现人物的性格特征,营造某种特殊的氛围。
一、在平铺直叙中加入对话
在平铺直叙的文章中加入一些对话,可以拉近文章与读者之间的距离,增强文章的节奏感,使文章产生一些必要的起伏,对提高写作水平也会有很大帮助。
在引用对话时,一定要抓住对话的重点,因为并不是所有的对话都对文章有作用。
写文章不是在做笔录,必须要求真实和完整,所以没必要全盘地把说过的内容全部写出来,必须学会去粗取精地提炼对话的要点。
文章中出现的对话,一定要对文章的表达有用,对塑造人物的形象,推进故事的发展,营造环境的氛围等都能起到关键的、重要的作用。
所以,写作者一定要学会对对话的要点和内容进行必要的、一定程度的艺术加工。
要掌握好加工的方法和加工的程度,既不能使对话脱离了对话的环境,又不能使对话不符合人物自身的性格。
写作中的对话,其实就是读者把自己代入文章的过程。看着这些对话,仿佛说话的人就是读者自己。
同一个话题,如果调换对话者的身份,就会是完全不同的对话内容。即使是同一种身份,也会因性格、出身背景、生活经历、社会经验的不同,产生不同的对话效果。
有时即使是同一个人,在不同的场合下,也会说出不同的话。
通过对话体现人物身份、性格,塑造人物形象,是写作中最常用的一种技巧。人们通过对话,可以表达观点,引发争论,达成共识。
二、通过对话推动故事情节发展
当写作者把对话引入到叙述中,就意味着叙述的视角发生了变化,已经实现了从参与者视角或者旁观者的视角,向当事人的视角转变。
对话使读者走进了一个交互式的场景,参与对话者就是现实的参与者,对话将决定着故事情节的发展方向。
对话不仅可以激化矛盾,还可以凸显了人物的性格。
第一,用对话激化戏剧冲突。对话的好处在于,能够通过对话,快速地呈现多个话题,而不显得突兀。两个人一来一回地对答,可以从多个角度呈现对问题的看法。
随着看法不断发生冲突,矛盾愈加深入和激烈,戏剧冲突也在不断升级,故事情节也会不断向前推进。
第二,对话不能只是简单地罗列,而是要经过精心地设计,一定要在不断叙述铺垫的基础上水到渠成,在必须要出现的时候才能出现。
第三,要注意对话的细节。人们在说话时不只是使用语言,还会加上一些表情、动作、神态。有人说话时会手舞足蹈,有人说话时会有气无力,有人说话时会两眼放光。
所以,在安排对话时,要充分考虑人物的性格,安排适当的肢体语言和辅助动作,比如说话的轻重缓急,说话时的动作,脸上的表情等。这些细节会让对话加分,会为文章增色不少。
三、通过对话呈现人物的标签
每个人物都有着自己的标签,但这些标签如果直接说出来就不能吸引人,这时就可以通过人物的对话来体现。人物的对话印证着人物的标签,也不断重复着人物的立场和风格。
小说中的人物都有自己的特点,有着不同的说话风格。通过说话,可以展示每个人的特点,也不断表明自己对人和事的立场和看法。
通过对话可以深入浅出地展示人物的性格,入木三分地刻画人物的形象,淋漓尽致地表明人物的立场。
需要注意地是,用对话展示立场时,语言要符合人物的身份和当时的情境和场景,不能总是唱高调,让人觉得虚假不可信。
除了主动表态外,还可以通过更隐蔽、更温和的形式表达某种情感,在对话中流露出隐藏着的某种态度和情绪。
写好对话,考验的并不是文字技巧,而是写作者的生活功底。
好的对话没办法凭空设计出来,一定要来源于生活,来源于对不同人物的细心观察。
好的对话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能让文章更好看、有活力、有激情,更有画面感。
掌握了写对话的方法,就赢得了文章一半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