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有:功成名就、功成名立、功成名遂
功成名就
gōng chéng míng jiù
成语解释 功:功业。就:达到。功绩取得了,名声也有了。
成语出处 《墨子·修身》:“功成名遂,名誉不可虚假。”
常用程度 常用成语
感情色彩 中性成语
成语用法 作谓语、宾语、定语指功绩与名利都得到
成语结构 联合式成语
功成名立
gōng chéng míng lì
成语解释 成:成功名:名利。建立了功绩,名声也有了。指功绩与名利都得到
成语出处 蔡东藩《民国通俗演义》第54回:“功成名立,偕老林泉,这是我的夙愿。”
常用程度 一般成语
感情色彩 中性成语
成语用法 作谓语、宾语、定语指功绩与名利都得到
成语结构 联合式成语
功成名遂
gōng chéng míng suì
成语解释 遂成功。建立了功绩有了名声。
成语出处 墨翟《墨子 修身》:“名不徒生,而誉不自长。功成名遂,名誉不可虚假。”
常用程度 常用成语
感情色彩 中性成语
成语用法 联合式作谓语、宾语、定语指功绩与名利都得到
成语结构 联合式成语
孩子功成名就的成语
有:出类拔萃、卓乎不群、举世闻名、功成名遂、拜将封侯,等等。
一、出类拔萃
释义:拔:超出类:同类萃:原为草丛生的样子,引伸为聚集。 超出同类之上。多指人的品德才能。
出自:战国 孟子《孟子·公孙丑上》:“出于其类,拔乎其萃,自生民以来,未有盛于孔子也。”
译文:在这一群类人中,超出了所有人,自古以来,没有比孔子更伟大的了
二、卓乎不群
释义:指超出常人。
出自:金·王若虚《揖翠轩赋》:“意其劲挺坚确,卓乎不群,举世皆怯而我独勇,众人既屈而我独伸。”
译文:想到他坚定确切,超出常人,整个世界都胆怯而我独自勇敢,许多人已经倒下而我独自伸展。
三、举世闻名
释义:全世界都知道。形容非常著名。举世:全世界。
出自: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杂艺》:“王逸少风流才士,萧散名人。举世但知其书,翻以能自蔽也。”
译文:王羲之是位风流才子,潇洒散淡的名人,所有的人都只知道他的书法,而其他方面特长反而都被掩盖了。
四、拜将封侯
释义:拜为将领,封为列侯。古代形容功成名就,官至极品。
出自:元·无名氏《暗度陈仓》第一折:“我也曾陋巷淹留,贫寒常受,红尘火,今日个拜将封侯,才得个名成就。”
译文:我也曾经简陋的巷子里停留,贫寒经常接受,红尘火,今天一个礼拜要封侯,才能得到一个名叫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