匍
汉语汉字
“匍”,现代汉语规范二级字,普通话读音为pú,最早见于商朝金文时代,在六书中属于形声字。
“匍”的基本含义为爬,手足并行,如匍匍前进引申含义为竭力,如凡民有丧,匍匍救之。
在日常使用中,“匍”也常做动词,表示趴,如有些植物的茎匍匍在地面上。
字源演变
“匍”,初见于商朝金文时代中,后来又在《说文》中发现,“匍”字简体版的楷书从秦朝小篆演变而来。
匍
pú
动词
爬,手足并行
crawllieprostrate
匍匍前进
竭力
凡民有丧,匍匍救之
趴
有些植物的茎匍匍在地面上
古籍释义
康熙字典
《唐韵》《正韵》薄胡切《集韵》《韵会》蓬晡切,音蒲。《说文》手行也。从勹,甫声。《玉篇》匍,匐伏也。手行尽力也,顚蹶也。余详匐字注。又《集韵》冯无切,音扶。义同。《集韵》或作扶。○按此字下《正字通》尚有訇字,己入言部,重出,今删。[1]
说文解字
手行也。从勹甫声。簿乎切
说文解字注
(匍)手行也。今人以手摸。其语薄乎切。当作此字。从勹。甫声。薄乎切。五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