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ē    zhé
蜇 zhē
〈动〉
(1) 毒虫叮刺 [sting]
苦咸酸辛,虽蜇吻裂鼻,缩舍涩齿,而咸有笃好之者。——唐· 柳宗元《读韩愈所著毛颖传后题》
(2) 又如:蜇杀(毒虫叮咬致死)蝎子蜇人蜇螫(毒蛇咬)
(3) 刺痛刺伤 [stab]
乡豪取而尝之,蜇于口,惨于腹。——《列子》
(4) 又如:切洋葱蜇眼睛蜇鼻(刺激鼻子而感到微痛)
(5) 折磨毒害苦楚 [racktormenttorturesuffering]
如来!我师徒受了万蜇千魔,自东土拜到此处,蒙如来吩咐传经。——《西游记》
(6) 另见 zhé 
基本词义
◎ 蜇 zhé 
〈名〉
(1) 腔肠动物。即“水母”。俗称“海蜇” [jellyfish]。身体作半球形,上面有伞状部分,俗称“海蜇皮”。下面有口腔八条,俗称“海蜇头”。可食。如:海蜇蜇花(指海蜇腹下的众多的脚)
(2) 另见 zhē
蜇的多音字有哪些
蜇”有两个读音,分别为[ zhē ]和[ zhé ],指刺痛、刺伤名词zhé指腔肠动物,即"水母",俗称"海蜇" 。
蜇[ zhē ]
①有毒腺的虫子刺人或牲畜 :被蝎子~了。
②某些东西刺激皮肤或器官使感觉不适:切洋葱~眼睛。
蜇伏[ zhē fú ]
蜇伏应为蛰伏 ,本义指动物冬眠,藏起来不吃不动。也比喻人或者事物、事件隐藏不露面,比如蛰伏
蜇虫[ zhē chóng ]
为鳖镰科动物地鳖或冀的雄虫全体。采收和储藏:野生者在夏、秋季捕捉,人工饲养者可随时捕捉。捕到后用沸水烫死,晒干或烘干。
蜇[ zhé ]
海蜇,腔肠动物,外形像张开的伞,生活在海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