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当年在《书剑恩仇录》和《碧血剑》打响名头之后,靠着第三部小说《射雕英雄传》而奠定了自己“武林至尊”的地位。大漠孤烟,弯弓射雕,傻小子郭靖从一个憨憨的学一套越女剑法都不会的江湖小虾米,却逐渐成长成为威震武林的英雄。尤其是在最后他更是夜探敌营,面对成吉思汗慷慨陈词,开启了自己义守襄阳并留下“侠之大者,为国为民”的大英雄大侠之路。

他身上的发光点很多,但是为何金庸先生却以他少年时期在蒙古大漠仅有的一次射雕事迹作为全书命名,称他为射雕英雄,作品名称命名为《射雕英雄传》,而不是降龙英雄亦或是襄阳英雄射雕这件事,在全书仅出现过一次,而且他的师父哲别也能射,虽然是一件英勇之事,但也并非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为何要金庸先生要把“射雕英雄”作为全书命名呢

其实说到原因,书中有几个线索可以追寻,而全书结尾时候的一个重要剧情,则可以看出“射雕英雄”这几个字的来历。

第一个情节,郭靖的成长紧扣“射雕英雄”

第二个情节,郭靖武学和心境的大成,仍旧与此相关

第三个情节,结尾时与成吉思汗关于“英雄”的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