隶书、行书和楷书的演变顺序,楷书不能代表书法的基础,隶书才是楷行草的源头。
一、小篆的产生
秦国统一六国后,实行书同文政策。
统一之前,秦国的原有文字是大篆。
为了实行书同文,秦始皇命令丞相李斯把大篆改良成小篆。李斯也成了书法史上第一个有记载的书法家。
小篆中的字,绝大部分是均匀、对称的。这是小篆不同于其他书体的一个明显的特征和结字规律。
二、隶书的产生
小篆,因其工整,书写费时,而被隶书取代。
隶书始创于秦朝,传说程邈作隶,称作“秦隶”,而汉隶在东汉时期达到顶峰。
作为官方文字的小篆书写速度较慢,而隶书化圆转为方折,提高了书写效率。
隶书讲究“蚕头燕尾”、“一波三折”。
三、隶书的演变有二条分支:
一条是隶书演变成楷书一条是隶书演变成草书。
1、隶书演变成楷书
汉末三国时期,钟繇完成了隶书向楷书的转变。后人称钟繇为楷书鼻祖。
钟繇所处的时期,正是汉字由隶书向楷书演变并接近完成的时期。在完成汉字的这个重要的演变过程中,钟繇继往开来,起了有力的推动作用。
自钟繇开始,楷书经历了晋楷、魏碑、隋楷,到唐朝进入了鼎盛时期。
2、隶书演变成行书
东汉末年,书法家刘德升创造了介于楷书与草书之间的“行书”字体,所以被后世称为“行书鼻祖”。
钟繇就曾师法刘德升的,从刘德升的行书里汲取营养。
所以说行书的起源比楷书要早。
东晋王羲之、王献之精研刘德升行书至为娴熟,将行书推进到臻的艺术高度。
四、关于行书
行书是一种书法统称,分为行楷和行草两种。
行楷是从楷书演变而来的,是楷书的快写而行草是从草书演变过去的,是草书的慢写。
五、简单说一下草书的演变
隶书的草写就是章草,章草演变成草书,草书演变成狂草。草书的奠基人是东汉张芝,也称草圣。狂草的代表人物是唐朝的张旭,也是草圣。
了解了隶书、行书和楷书的演变顺序,我们可以下这样的结论:楷书不是书法的基础,隶书才是楷行草的源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