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之前为上古,秦汉-六朝为中古,隋唐到鸦片战争为近古,鸦片到五四运动为近代。以后为现代、当代。
至于上古和中古的分界线,有两种说法:一种是根据目前最高史学权威《中国通史》(白寿彝总主编,22卷本),上古和中古史的划分是以秦皇朝为界的,即先秦史就是上古史。
中古就是满清皇朝1840年以前,直至秦皇朝。
第二种说法,是采用欧洲历史的学说,世界上古史是世界范围内的原始社会与奴隶制社会发生、发展和衰亡的历史。
而欧洲的奴隶制衰亡是以公元476年为标志的。
故此,第二种说法是公元476年之前是上古史,之后是中古史。
上古起源:
中华文明的起源最早可上溯到盘古开天辟地起,盘古神话叙事见于《三五历纪》、《五运历年记》、《述异记》等。从考古中发现,中国农业的产生大约在距今一万年以上,是世界上最早进入农业文明的国家之一。
英德牛栏洞遗址研究人员公布了一些新的考古研究成果,将该遗址出土的水稻硅质体年代前推至最早1.4万年前,并据此推断英德牛栏洞很可能是世界稻作文明的源头。
全基因组分型研究结论表明,远古先民史前时期进行了从南往北迁徙进入黄河流域,创造出灿烂的中华文明。研究表明,距今四五千年的石峡文化已出现私有制、阶级分化和王权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