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熙又见四番春,春日春盘节物新。独酌三杯愁对影,例添一岁老催人。菊芽冒土如争出,柳色摇村已渐匀。身是兰亭山下客,未容逸少擅清真。”陆游这首《立春》描写了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的情景,诗中的“春盘”是指春天的美食,也称“春卷”或“春饼”。立春之后,东风送暖,气温回升,一些青菜也冒出新芽,吐露清香,入口脆嫩。人们把韭黄、菠菜、嫩葱等时令生菜包在饼中尝鲜,谓之“咬春”。清代富察敦崇在《燕京岁时记》中描述:“打春即立春,是日富家多食春饼,妇女等多买萝卜而食之,曰‘咬春’,谓可以却春困也。”最早的春饼是与合菜放在一个盘里的,称为春盘。合菜是将韭黄、肉丝、粉丝、豆芽菜、嫩菠菜炒在一起的一种菜肴。唐代《四时宝镜》载:“立春日食萝菔、春饼、生菜,号春盘。”唐宋时,吃春盘之风日盛。安史之乱后,唐代诗人杜甫困居夔州,时值立春日,看春盘青翠欲滴,望巫峡滚滚江流,睹物生情,忆起当年在长安和洛阳过立春的欢乐时光,唤儿找来纸笔,写下了《立春》:“春日春盘细生菜,忽忆两京梅发时。盘出高门行白玉,菜传纤手送青丝。巫峡寒江那对眼,杜陵远客不胜悲。此身未知归定处,呼儿觅纸一题诗。”1084年早春,苏轼由黄州调任汝州(今河南临汝),赴任途中于泗州小住,写下了“细雨斜风作晓寒,淡烟疏柳媚晴滩。入淮清洛渐漫漫,雪沫乳花浮午盏。蓼茸蒿笋试春盘,人间有味是清欢”的诗句。苏轼在《次韵曾仲锡元日见寄》中也写有春盘的诗句:“愁闻塞曲吹芦管,喜见春盘得蓼芽。”明、清时期,随着烹饪技艺的发展,春盘演变成了春卷,色香味形得到改善和提高。不仅成为民间的节令食品,而且成为宫廷的菜肴,登上御膳大雅之堂,甚为皇帝青睐,在立春之日向百官赏赐春饼。明《燕都游览志》载:“凡立春日,(皇帝)于午门赐百官春饼。”在清朝满汉全席的一百二十八道菜点中,春卷是九道点心之一。立春日吃春饼,有喜迎春季、祈盼丰收之意,意图吉祥如意、消灾去难。食用春卷必须将饼和菜包起来,从头吃到尾,取义“有头有尾”。元朝诗人元好问有《春宴》诗写道:“春盘宜剪三生菜,春燕斜簪七宝钗。春风春酝透人怀。春宴排,齐唱喜春来。”诗人通过描写早春的美景,表达了人们迎接春天的喜悦心情,一派和气致祥的春天气象,令人心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