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书所见》 萧萧梧叶送寒声, 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 夜深篱落一灯明。译文 萧萧秋风吹动梧叶,送来阵阵寒意,客游在外的游子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
忽然看到远处篱笆下的灯火,料想是孩子们在捉蟋蟀。蟋蟀朝代:唐代作者:齐己原文:声异蟪蛄声,听须是正听。
无风来竹院,有月在莎庭。 虽不妨调瑟,多堪伴诵经。
谁人向秋夕,为尔欲忘形。蟋蟀朝代:先秦作者:佚名原文:蟋蟀在堂,岁聿其莫。
今我不乐,日月其除。无已大康,职思其居。
好乐无荒,良士瞿瞿。蟋蟀在堂,岁聿其逝。
今我不乐,日月其迈。无已大康,职思其外。
好乐无荒,良士蹶蹶。蟋蟀在堂,役车其休。
今我不乐,日月其慆。无以大康。
职思其忧。好乐无荒,良士休休。
2、 儿童抓蟋蟀的诗句
《夜书所见》
萧萧梧叶送寒声
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
夜深篱落一灯明。
译文
萧萧秋风吹动梧叶,送来阵阵寒意,客游在外的游子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忽然看到远处篱笆下的灯火,料想是孩子们在捉蟋蟀。
蟋蟀
朝代:唐代
作者:齐己
原文:
声异蟪蛄声,听须是正听。无风来竹院,有月在莎庭。
虽不妨调瑟,多堪伴诵经。谁人向秋夕,为尔欲忘形。
蟋蟀
朝代:先秦
作者:佚名
原文:
蟋蟀在堂,岁聿其莫。今我不乐,日月其除。无已大康,职思其居。好乐无荒,良士瞿瞿。
蟋蟀在堂,岁聿其逝。今我不乐,日月其迈。无已大康,职思其外。好乐无荒,良士蹶蹶。
蟋蟀在堂,役车其休。今我不乐,日月其慆。无以大康。职思其忧。好乐无荒,良士休休。
3、 形容蟋蟀的诗句
1、促织甚微细,哀音何动人。——唐 杜甫《促织》
译文:两只蟋蟀在草根下表达爱慕的鸣声因动情而时高时低、时缓时急。
2、札札草间鸣,促促机上声。——宋 梅尧臣 《促织》
译文:蛐蛐在草丛里发出札札的鸣叫,织布机上发出阵阵机杼声。
3、十月蟋蟀入我床下。——先秦《诗经·七月》
译文:十月蟋蟀到我床下藏。
4、蟋蟀在堂,岁聿其逝。——先秦《诗经·唐风》
译文:蟋蟀在堂屋,一年将到头。
5、蟋蟀在堂,岁聿其莫。——先秦《诗经·唐风》
译文:蟋蟀在堂屋,一年快要完。
6、晨风怀苦心,蟋蟀伤局促。——汉·佚名《东城高且长名》
译文:鸷鸟在风中苦涩地啼叫,蟋蟀也因寒秋降临而伤心哀鸣。
7、梧桐上阶影,蟋蟀近床声。——唐·白居易《夜坐》
译文:梧桐树的影子倒映在台阶上,能听见蟋蟀靠近床边的声音。
8、停梭借蟋蟀,留巧付蜘蛛。——唐·宋之问《七夕》
译文:停下织布的活儿找来蟋蟀,准备用来对付蜘蛛。
9、书牀鸣蟋蟀,琴匣网蜘蛛。——唐·白居易《东南行一百韵》
译文:书架上蟋蟀在鸣叫着,琴盒里结满了蜘蛛网。
10、明月皎夜光,促织鸣东壁。——汉·佚名《明月皎夜光》
译文:皎洁的月光洒满了深秋的夜,东壁的蟋蟀在低吟着。
4、 .关于蟋蟀的诗
1、《夜书所见》
萧萧梧叶送寒声
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
夜深篱落一灯明。
2、译文
萧萧秋风吹动梧叶,送来阵阵寒意,客游在外的游子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忽然看到远处篱笆下的灯火,料想是孩子们在捉蟋蟀。
3、创作背景
江上的秋风吹过来,梧桐树沙沙作响,使人感受到了寒意。秋风的声音,最能触动在外的人的思乡之情。夜已深了,还有儿童点着灯,在篱笆边找并捉蟋蟀。
节候迁移,景物变换,最容易引起旅人的乡愁。作者客居异乡,静夜感秋,写下了这首情思婉转的小诗。
4、作者简介
叶绍翁,南宋中期诗人,字嗣宗,号靖逸,处州龙泉人。祖籍建安(今福建建瓯),本姓李,后嗣于龙泉(今属浙江丽水)叶氏。生卒年不详。曾任朝廷小官。其学出自叶适,他长期隐居钱塘西湖之滨,与真德秀交往甚密,与葛天民互相酬唱。有《四朝闻见录》、《靖逸小集》。
5、 与“蟋蟀”有关的诗句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