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该叫垂髫

1.赤子:初生的婴儿。孔颖达疏:“子生赤色,故言赤子。”

2.襁褓:亦作“襁保”、“强葆”,本意是指包裹婴儿的被子和带子。后借指未满周岁的婴儿。

3.孩提:指二三岁的幼儿。亦作“孩抱”。

4.龆龀(tiáochèn):儿童换齿。《韩诗外传》:“男八月生齿,八岁而龆齿女七月生齿,七岁而龆齿。”即指七八岁的儿童。

5.垂髫:指三四岁至八九岁的儿童。古时童子未冠者头发下垂,因此以“垂髫”指童年或儿童。

6.幼学:十岁。《礼记·曲礼上》:“人生十年曰幼,学。”郑玄注:“名曰幼,时始可学也。”后因称十岁为“幼学之年”。

7.总角:指八九岁至十三岁的少年儿童。《礼记·内则》:“拂髦,总角。”郑玄注:“总角,收发结之。”后因称童年时代为“总角”。

8.豆蔻:本是植物名,代指十三四岁的少女。杜牧《赠别》诗:“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后因谓女子十三四岁为“豆蔻年华”。

9.及笄:女子十五岁。

10.束发:男子十五岁。古代男孩成童时束发为髻,因以为成童的代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