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赏析
这首诗为熙宁五年(1072)八月苏轼任监考贡举时作。贡举是封建社会朝廷开科取士的地方选拔阶段。宋制贡举的考试放榜例在中秋节日,这一年却迟延到八月十七日放榜,故有苏轼催试官考较之作。较,通校,考较即试后的阅卷、评定。然而,通读全篇,这首诗实以写中秋明月、赏钱塘江大潮为主,仅是结尾四句是催促之词,此也诗题“戏作”之“戏”吧。
杭州的八月十五月、八月十八潮是特色独具、令人神往的,诗人的诗也写得别有神采,令人赞叹。写月色,抓住了月色的柔美、多情写大潮则用“鲲鹏水击”“组练长驱”之喻突出其壮美、雄强。写月写潮各六句,却勾画了极鲜明生动的意象。这首诗虽名为“催试官考较”,却正面描绘了杭州的秋月与大潮,读者才有此身临其境、感同身受的美感,真该感谢东坡先生的有意“跑题”。
出自宋代苏轼《催试官考较戏作》
全诗如下:
八月十五夜,月色随处好。
不择茅檐与市楼,况我官居似蓬岛。
凤咮堂前野橘香,剑潭桥畔秋荷老。
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
鲲鹏水击三千里,组练长驱十万夫。
红旗青盖互明灭,黑沙白浪相吞屠。
人生会合古难必,此景此行那两得。
愿君闻此添蜡烛,门外白袍如立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