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能力直接导致判断是非的能力。
小时候看待问题过于片面,不能从多方面考虑,是因为知识、阅历的局限性。
让我们缺乏判断力,对一些事情不能及时得出正确的结论。
也许你也有过这样的经历,老师在课堂上不止一次对我们讲: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可是又有几人听了进去奋发图强的依然是班上那些不断要求进步的学生。
不思进取的依然在消耗着自己宝贵的青春,更有甚者理直气壮说:不后悔。
长大后无一例外,悔得肠子都青了。只得无奈说:too young too simple 。
当知识储备不够时,缺乏反思因而固执。
小新在一家国企上班,与同事阿泰在同一个作业组,因工作失误造成小事故。
领导与两人谈话,小新极力撇清自己,推托责任。
阿泰则说自己疏忽险些酿成大祸而悔过自新。
其实领导通过摄像监控了解到实际情况,只想通过谈话让他们两个人反思自己工作上存在的问题。
不言而喻领导对小新做了相应的处罚,小新因此愤懑不平,把这种情绪带回家,家人帮小新分析问题。
让其吸取这次工作的失误的教训,以后注意就可以了。他气愤了怼了句:胳膊肘往外拐。
一件事情让他不满时,会将所有负面情绪发泄到对方身上,不去做自我反思。
类似事情不管你从各个角度帮他分析,提出中肯的建议,他却总是听不进去非常固执。
家人让他与领导搞好关系,为下次晋升打基础。
他说:工作能力再强有什么用,没有实足的关系,照样不会被重用。
为自己的不思进取找理由,家人与之争论一番毫无结果时,会有深深的挫败感。分分钟有吵一架的冲动。
甚至捶胸顿足到怀疑人生:这么简单的道理,他怎么就是不懂呢?
等冷静下来之后,想他为什么这么固执
很大的原因在于其认知能力,遇到问题时,他第一反应也是唯一的反应就是别人都不对。
他改变不了自己的看法,因为他根本没有除此以外的其他看法。
一个人的认知水平越有限,越缺乏包容心,想法也越单一,因而缺乏判断力,人也越固执。
当面对不同意见时,异常敏感、自尊,拒绝反省、倾听与学习,甚至是过分的偏执、执拗。
处理问题也会趋向于单一,思维狭窄,还深信这个唯一就是最好的对策,没有其他途径。
这时很难进步与成长。这种固执从某程度上说是一种人格缺陷。
曾经看到过偏执型人格表现:固执,敏感,多疑,情感不稳定,易躁易怒,心胸狭隘好嫉妒,易钻牛角尖,自我评价过高,对他人大多是贬低。
固执下去的结果往往让人偏激缺少宽容,阻碍学习、思考以及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
当通过学习与不断反思,遇到相同或相似问题时,脑海中便呈现出以往的经验来做出更少概率错误的判断。
认知能力不断提高,见识、经历的多时你就会获得越来越多的知识和经验。
思绪更丰富、饱满,同样的问题摆在眼前,也不会再是执着于一种答案。
所以我们应该培养兴趣爱好,结识有能力的人虚心学习,共同探讨求同存异,提高自己的认知与生活情趣。
参加集体活动不断提升自己,不断学习反思,当经历的多了,认知能力提升了,偏执的想法自然会改善。
江山代有人出,古今中外大凡事业上有成就、具有良好思想修养的人,都有自省的习惯。
孔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不断反思凡事从自己身上找问题,方能得以进步与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