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楷书的结构,沙孟海先生曾提出“斜划紧结”与“平划宽结”两个类型。

他说:“北碑结体大致可分‘斜划紧结’与‘平划宽结’两个类型,过去也少人注意。《张猛龙》、《根法师》、龙门各造像是前者的代表。《吊比干文》、《泰山金刚经》、《唐邕写经颂》是后者的代表。后者是师承隶法,保留隶意。前者由于写字用右手执笔关系,自然形成。这样分系,一直影响到唐、宋以后。褚遂良、颜真卿属于后者,欧阳询、黄庭坚属于前者,南北朝是其起点。”所谓“斜划”与“平划”,主要是针对字形中的横划而言的。楷书的横划,往往略向上倾斜,倾斜较为明显的,可谓之“斜划”相对偏于水平的,可谓之“平划”。所谓“紧结”与“宽结”,主要是针对折笔与竖划的内擫或外拓而言的。折笔与竖划内擫,结字偏于紧密,故谓之“紧结”折笔与竖划外拓,结字较为宽博,故谓之“宽结”。斜划紧结与平划宽结确实是楷书结字的两种重要类型,不过这种分别未必发源于南北朝,钟繇小楷《荐季直表》就是平划宽结的典型,王献之《洛神赋十三行》就是斜划紧结的典型。

从平划、斜划以及宽结、紧结入手考察汉字形体的轮廓,颇能切中问题的要害,因为对于方块字而言,横划、竖划和折笔的走向对整个字形的轮廓具有关键性的作用。然而,值得思考的是,“平划”的字一定要“宽结”,“斜划”的字一定要“紧结”吗,还有没有其他的可能

事实上,横划较平,折笔与竖划未必向外拓展,也完全有可能向内紧收横划较斜,折笔与竖划未必向内紧收,也完全有可能向外拓展。通过考察历代书作,我们可以将楷书结字的基本类型扩展为四类:

其一,平划宽结。钟繇《荐季直表》、颜真卿《颜家庙碑》中的字形多属此类。

其二,斜划紧结。以北魏《张猛龙碑》、欧阳询楷书等为代表。

其三,平划紧结。褚遂良《伊阙佛龛碑》、邓石如《泰山嵩岳》诗轴中的字形多属此类。

其四,斜划宽结。以颜真卿《颜勤礼碑》、《自书告身》为代表。

这是四种基本的形态,事实上,碑帖中的很多字形并不具有以上四种典型特征,而处于某种边缘地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