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帝元年(前179年)四月,齐楚地山二十九所,同日俱大发水,溃出。(《汉书·五行志》)四月齐楚地震,二十九山同日崩,大水溃出。(《汉书·文帝纪》)

宣帝本始四年(前70年)四月壬寅,郡国四十九地震,或山崩水出。(《汉书·宣帝纪》)

汉天凤三年(公元16年)六月戊辰,长平馆两岸崩,壅泾水石流,毁而北行。遣大司空王邑行视。还奏状,群臣上寿,以为《河图》所谓以土填水,匈奴灭亡之祥也。乃遣并州牧宋弘、游击都尉任萌等将兵击匈奴,至边止屯。(《汉书·王莽传》)

安帝元初六年(119年)春二月乙巳,京师及郡国四十二地震,或坼裂,涌水,坏城廓、民室屋压(杀)人。(《后汉书·五行志》、《安帝纪》)

建康元年(144年)九月丙午,京师及太原、雁门地震,三郡水涌土裂。(《后汉书·冲帝纪》)

建和元年(147年)四月,郡国六地裂,水涌出,井溢,坏寺屋,杀人。(《后汉书·五行志》)

建宁四年(171年)五月,河东地裂十二处,裂合长十里百七十步,广者三十余步,深不见底(《后汉书·五行志》)。五月,河东地裂,雨雹,山水暴出。(《灵帝纪》)

晋泰始六年(270年)冬十月,南安郡山崩水出。(光绪《甘肃新通志》卷2)

太康六年(285年)三月,南安(郡治在今甘肃省陇西县东南)、新兴(县治在今甘肃省武山县西南)山崩,涌水出。(《宋书·五行志》)十月,新兴山崩,涌水出。(光绪《山西通志》卷83)十月,南安山崩涌水出。(民国《四川通志》卷203)

元康四年(294年) 八月,居庸地裂,广三十丈,水出杀人。(《宋书·五行志·山崩》)八月,居庸地裂,广三十六丈,长八十四丈,水出。上庸四处山崩,地坠广三十丈,长百三十丈,水出杀人。(《晋书·五行志·山崩》)

元康四年八月,山谷地震,水出,杀百余人。居庸地裂,广三十六丈,长八十四丈,水出。上庸四处山崩地陷,广三十丈,长百三十丈,水出杀人。(《宋书·五行·地震》)四年八月,上谷地震,水出,杀人。(《晋书·五行·地震》)

太兴元年(319年)十二月,庐陵、豫章、武昌、西陵地震,涌水出,山崩。(《晋书·五行志》、《晋书·五行志·地震》作二月)

太兴四年(321年)八月,常山崩,水出。(《晋书·五行志》)

张天锡三年(365年)四月,延兴郡地震陷水出(《太平御览》引《十六国春秋》)。自天锡之嗣事也,连年地震山崩,水泉涌出,柳化为松,火生泥中。(《晋书·张轨传》)

景明元年(500年)五月乙丑,齐州山茌县(治今山东长清县东南)大阴山崩,飞泉涌出,杀一百五十九人。(《魏书·灵征志》)

延昌元年(512年)四月庚辰,京师(洛阳)及并、朔、冀、定、赢六州地震。恒州之繁峙、桑乾、灵丘,肆州之秀容、雁门地震裂,山崩泉涌,杀五千三百一十人,伤者二千七百二十二人,牛马杂畜死伤者三千余。(《魏书·录征志》)

建德二年(573年)凉州地频震,城郭多坏,地裂出泉。(《隋书·五行志》)

大历十二年(777年),恒定二州地大震,三日乃止,束鹿、宁晋地裂数丈,沙石随水流出平地,坏庐舍,压死数百人。(《新唐书·五行志》)

贞元七年(793年)四月辛酉。京师,河中地震,地裂水涌,坏城壁庐舍。(《新、旧唐书·五行志》)

元和八年(813年)五月丁丑,陈州、许州大雨,大隗山(在今河南禹县)摧,水流出,溺死者千余人。(《新唐书·五行志》)

会昌二年(847年),鄯、(今青海乐都)廓二州地震裂,水泉涌。岷山崩,洮水逆流三日。(《新唐书·吐蕃传》)

咸通六年(865年)十二月,晋州(今山西临汾)、绛州(今山西新绛)地震,坏庐舍,地裂,泉涌,泥出青色。(《旧唐书·五行志》)

乾符七年(879年)二月,京师地震,有声如雷,蓝田山裂水涌。(《新唐书·五行志》及《本纪》)

长兴三年(932年)秋七月,是月 州赤甲山崩,大水漂溺居人。(《新唐书·五行志》)

太平二年三月(1022年4月),地震,云应二州屋摧地陷,嵬白山〖ZW〗嵬白山位于恒山西麓,灵丘县南二十里,又称太白山。(嘉庆《山西通志》)裂数百步,泉涌成流。(《辽史·圣宗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