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垂緌饮清露
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
非是藉秋风。
古诗《蝉》运用了情景交融,托物言志的写法。
诗中第一句描写蝉垂下像帽缨一样的触角吸吮着清澈甘甜的露水,表面写蝉的形状、习性,实际以蝉的形象象征一种高洁的品格,暗含赞美之情。情景交融,写景中寄托了诗人赞美之情。
第二句写蝉声从梧桐树枝间传出。梧桐高大,秋天叶落所以疏,更见蝉声响亮。
第三四句,写蝉声传到远方是因为它在高处,不是靠秋风传送。以第一、二句比兴,托物言志,托蝉这一物,表达了诗人的观点:立身高、品格高的人,不需要借助他人,自然名声远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