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一词,最早见于《老子》“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为天下式,常德不忒,复归於无极。”在这里,无极指的是宇宙的最本初、最原始形态,亦或者说无形无相,没有形态。无,就是虚无、隐藏之意极,则为无穷之际、边界之意。既可以理解为虚空之态,也可以理解为未显示变化痕迹的静止之态。在道德经中说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这里的“道”、“无”,指的其实都是同一状态,也就是无极。

“道德经”在理论上有着深厚度与辩证性,为中国哲学思想中所有其它传统提供了创造力的泉源。《老子》所谓“道”,实为阴阳未判之前的混元无极。宇宙之起源,天地之本始, 万物之根蒂,造化之枢机。它无形无象,无色无臭,无所不在,无所不备,充塞宇宙, 遍满十方,不增不减,永恒常存。它本无形而不可名,但却真实存在。老子为了使人承认它、研究它、掌握它、运用它,故以“道”名。

“道”的这些体性,被后来的道家人物归纳为 十大特征:

“虚无”、“自然”、“纯粹”、“素朴”、“恬淡”、

“平易”、 “清静”、“无为”、“柔弱”、“不争”。

这些体性、特征从人身上体现出来,就是“上德”。

“上德”是“道”的人格化、伦理化。“道”体现于人谓之“德”。

无极是本,太极是末无极是母,太极是子。无极是源,太极是流

无极是总,太极是分无极是全,太极是偏无极是定,太极是变,等等。

无极顺而生太极,太极逆而归无极无极动而生太极,太极静而归无极。

“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化万物。”这是易经里面的一句话,也是阴阳八卦理论的基本思想,这一句因为熟悉而变得简单的话,其实内中隐藏包含天地万物、生老病死变化之道。

《道德经》中的“道”是否等同于就是佛家所讲的"自性"

惠能大师开悟偈语:: “何期自性,本自清净 何期自性,本不生灭 何期自性,本自具足 何期自性,本无动摇 何期自性,能生万法。”

一切万法,不离自性。

佛陀四十九年说法,不过是教导众生回归自性。

关于佛家、道家的所讲的“无极”

道家,谓之“无极”,万物未产生之前的状态,至此一词,无法言语描述、无法思想考虑,只能意会体验。

佛家,有是无、无是有,有好理解,化成世界万物,而无却又只有一个字“空”。

现代科学,条条大道研究到底,才发现无穷无尽,万法归宗,最终均无限趋向归零。

无极,没有时间、没有空间、没有物质、没有精神、无外无内、无大无小、无边无际、无虚无实的东西,只能用“虚无”来认识,无法说“它就在这里,”或说“它就在那里。

天不言之高,地不言之厚,圣人不言自有知。大道之玄妙,宇宙之浩翰,天地之宽广,万物运化之规律,今人能知多少尽管现代科学昌盛,人类在以显态智观科学手段认识自然规律方面,虽然已经有了很大发展,但距离真知自然大道,尚差得很远很远。科学尚且如此,一个人仅以耳目所见的表象,以后天主观识心所知的尘识,更是微不足道。

或者,无极是我们能想象的界限,意识之际

或者,无极是宇宙空间的边际之外

也或者,无极,只是一个念头,就那一刹那。

一念起,便已诞生……一念灭,毁灭了一个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