雩,读音 [yú],形声。字从雨,从亏(于yú),亏亦声。“亏”为“圬”省。“圬”意为“填平地面凹坑”。“雨”和“亏”联合起来表示“让雨水把干涸的湖泽注满”。本义:古代为求雨而举行的祭祀。也读yù,意为“虹”。
基本信息
雩注
古代为求雨而举行的一种祭祀:~祭。~禳(出雨消灾)。
虹。《尔雅.释天》:“螮蝀谓之雩,螮蝀,虹也。”
雩雨的意思:
注解
雩,夏祭乐于赤帝,以祈甘雨也。——《说文》
则帅巫而舞雩。——《周礼·司巫》
大雩者何,旱祭也。——《公羊传·桓公五年》。注:“使童男女各八人舞而呼雨,故谓之雩。”
雩而雨,何也?曰,无何也,犹不雩而雨也。——《荀子·天论》
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论语》
古语有之曰,古者有夫妻,荒年菜食而死,俱化成青绛,故俗呼美人虹。郭云:红为雩,俗呼为美人。——《异苑》(注:古者有云以为阴阳不密,淫气成虹,最能下雨。)
(2) 又如:雩宗(设祭坛祭水旱)雩祭(求雨祭祀)雩敛(向人民征收祈雨祭礼所需的费用)雩坛(求雨的祭坛)。
庄公三十一年,一冬无雨,欲行雩祭祈祷。——明 冯梦龙 《东周列国志》
康熙字典
《唐韵》羽俱切《集韵》《韵会》云俱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