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春节
体验大年初一
(七言)
初一素饺五更天,男子操作女人闲
烧化纸钱行叩礼,敬奉先祖和上仙
未回家人留一碗,鞭炮齐鸣大拜年
居室院落屑不扫,共进年饭唱团圆。
春节俗称“过年”是我国民间最隆重最热闹的传统节日,春节到了意味着春天来临和万象更新。主要风俗有:五更天或子夜一过(零点)拜年吃饺子,先敬奉祖先和上界神仙,每人面前放一碗,未赶回家的也要放,表示都有份,放鞭炮、拜年后再吃。还有:三十、初一不扫地,以防惊扰祖先魂灵或把财气扫走、大年初一早起抢头水、起床不喊 堂中撒钱孩子们早起而拾、不动菜刀(认为一年四季可平安)、开大门时要念“财门大打开,金银财宝滚进来”、早点吃蒸糕 米花 中饭吃汤圆(俗称圆宵)或饺子等。
2、立春节
立春古俗
(七言)
春前春吏与春官,泥牛送春报春还
东郊迎春句芒祭,路人袅袅佩春幡
顽童撒欢呼春困,作春帖词送春端
迎接新春把春咬,吃罢春饼制春盘。
华夏民族传统文化中,以立春作为春天的开始,主要活动有:戴春幡、制春盘吃春饼 春卷“咬春”、制作小泥牛或用黄纸画“春牛图”张贴“送春”、贴春帖、呼春困、放风筝、“春官”和“春吏”报春、东郊迎春祭拜东方句芒神等。
3、破五
破五民风
拨不断(曲)
穷出宅,喜迎财。
滚滚财源随着神携带,剁碎小人封住腮
新年大吉天赏赉,无忧不败。
干荷叶(曲)
破五新唱
晨穷送,午迎财,财富神携带。
小人埋,封住腮。
福禄寿至禧气来,新年唱安泰。
传说正月初五是财神赵公明的生日,所以这天是迎财神的日子,这一天也是破禁忌开始劳动的日子,另外初五俗名五穷日,谓之破五、送五穷,是日不串门怕把人人讨嫌的穷神带给别人。
4、人胜节
人胜节
初七人胜日,郊游登高时
应时蔬菜备,七宝羹汤食。
传说,正月初七是人的生日谓之人胜节。主要活动:戴人胜 、赠花胜 、做七宝羹(七种菜熬汤)、出游登高 、称重量高体检发现疾病隐患及早治疗。
5、谷日节
谷日节
初八五谷诞,占谷测丰歉
顺星小灯燃,元宵茶祭奠。
现今过谷日,亲近大自然
观谷惜生态,自制食馍甜。
传说正月初八是谷子的生日,称为谷日节。主要活动有:占谷 民间认为这一天天气晴朗稻谷丰收、顺星也称“祭星”、“接星” 民间以正月初八为众星下界之日黄昏后以北斗为目标祭祀、乡村田野观谷、由孩子亲手制作一餐谷物晚餐给全家食用谓之食谷 、在家中栽培“作物”谓之养谷等。
6、天日节
天日节
妇女天井摆斋碗,初九天日祭苍天
膜拜苍天赐洪福,福星高照又一年。
正月初九是天日节,传说此日为玉皇大帝生日。主要习俗有:在家中举行小型的祭天仪礼、膜拜苍天求天公赐福、制作汤元食用等。
7、地日节
地日节趣事
初十石头诞晨天,致敬石器磨碾闲。
“老鼠娶亲”忌开柜,你扰一天它扰年。
正月初十是地日节,传说这是石头的生日,民间主要风俗有:这一天凡磨、碾等石制工具都不能动,购买、雕刻各种石头工艺品相互馈赠,登山赏山石,午餐必食馍饼认为吃饼一年之内便会财运亨通,绘画张贴“老鼠嫁女图”等。
8、元宵节
上元灯会
正月正,闹花灯,烟花萤火艳廓城
灯迷竞猜比慧智,百戏娱乐见技能。
赐福天官元宵祭,新装老幼狂观灯
度厄除灾走百病,展示才艺会亲朋。
正月十五元宵节。元宵节又叫上元节,是上元赐福天官紫微大帝诞辰,这天晚上皓月高悬人们团聚一堂,吃完香甜可口的元宵,走出户外闹花灯放焰火猜灯谜将华夏民族的“狂欢节”推向高潮。
9、天穿节
追思圣祖女娲皇
(七言)
圣祖女娲盖炎黄,昆仑炼石补天窗
止水正极熄焰火,创造生命拯朝纲。
华夏文明抒敬畏,是日追思祭娲皇
红丝系饼补天漏,风调雨顺盛安邦。
正月二十天穿节 源于女娲补天的神话故事,女娲是地位比黄帝还高的华夏人文先祖,是人类生命的创造之神。做煎饼“补天穿”是节日主要风俗。
10、填仓节
填仓民风
七言
填仓过后春节藏,草灰打囤点杂粮
五谷铜钱砖瓦盖,鞭炮声声爆满仓
仓官护眼忌针线,米炭储备水添缸
客至苦留填饱肚,薄卷盒菜杂面汤。
正月廿五填仓节。民间传说这天是仓神的生日,每当填仓节来临亲朋往来佳肴盛宴,现代还有吃干饭喝面汤的习俗,民间有“天仓天仓小米干饭杂面汤”的谚语。
11、正月晦
晦日送穷神
卜算子
晦日避穷扰,送穷俗悠早。
百姓做粥祭穷神,巷中丢破袄。
车船用青草,糗粻不能少。
送走穷神除困贫,富贵吉兆好。
正月晦日为送穷日当为正说。送穷又称除贫,此日,人们做粥祭穷神,在巷中弃破衣,希望送走穷困,带来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