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价格昂贵。
二是熔点低,银的熔点为960.3~960.7℃,而纳米银为100℃。纯铁熔点1535度,沸点2750度
三是易氧化,容易发黑,影响美观,清洗不便
四是银的密度是ρ=10.5×1000kg/m3 就是10.53克/立方厘米质地软,易变形。
而铁的密度是7.8x1000kg/m3 坚硬不易变形,比银更轻,具耐酸、耐碱、耐温、耐磨、过滤等性能一般家庭不怎么用纯铁锅,都用合金锅。
综合以上特点,得出结论,使用银做煮饭器皿不实用!
“银针试毒”在中国的古装影视剧中是一种常见的桥段。这个传说的原理其实是误会。
古代的毒药一般是砒霜,砒霜本身是不会让银针变黑的。但是古代的砒霜生产工艺比较落后,杂质很多,往往含有一些硫化物。硫化物能与银反应生成硫化银,从而使得银针变黑。对于不含硫的毒药或者高纯度的砒霜,银针是不会变黑的。
在食品中,银的情况跟金类似。因为稳定性高,很难溶解,也不会被人体吸收,所以很难影响健康。
银在中国没有被批准作为食品添加剂使用,在欧盟则可以,编号为E174的食品添加剂就是银。
跟金餐具不同的是,如果食物中含有硫,那么银餐具可能变黑。比如鸡蛋在煮熟的过程中,就可能释放出一些硫。这不会影响健康,但会大大影响视觉体验。
一些银质餐具的推崇者宣称银器具有“杀菌消毒”的作用。
银离子的确具有杀菌消毒的功效,跟其他金属离子相比,其杀菌能力还相当强。不过,银器跟银离子是两码事。银器是单质银,化学性质很稳定。欧洲食品安全局的报告指出,目前还没有单质银转化为银离子的数据。
合理的推测是:在烹饪和盛装食物的过程中很难反应变成银离子,更不用说达到有效杀菌需要的浓度了。
实际上,如果银器能转化出有效杀菌的银离子,那么其安全性就需要重新评估了。
简而言之,银质餐具可以放心食用,但不要指望它能够有效地“杀菌消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