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姓。
“廛”,现代汉语规范二级字,普通话读音为chán,最早见于楚系简帛时代,在六书中属于会意字。“廛”的基本含义为古代城市平民的房地,如廛里、市廛引申含义为束。
基本信息
中文名廛
平水韵下平一先
五笔yjff(五笔86),ojff(五笔98)
仓颉码iwcg
组词廛宅 廛市
字码基本区U+5EDB字级二级字
注音ㄔㄢˊ
部首笔画3笔
部外笔画12笔
拼音chán
笔顺号码413251121134121
四角号码00214
同音字婵蝉
释义 古代城市平民的房地古同“缠”,束
偏旁部首广
笔画顺序点、横、撇、竖、横折、横、横、竖、横、横、撇、点、横、竖、横
笔画数15笔
结构半包围结构
郑码tgob
字源演变
“廛”,初见于楚系简帛时代,后来又在秦朝小篆时代中发现,“廛”字简体版的楷书从秦朝小篆时代演变而来。“廛”的字源演变图如下:
廛字的字源演变
详细释义
拼音
chán
名词
古代城市平民一户人家所居的房地
plot allotted to a household
闲廛未尽居也。——清·洪亮吉《治平篇》
假借为“缠”。束,捆
bundle
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廛兮?——《诗·魏风·伐檀》
古籍释义
康熙字典
【唐韵】直连切【集韵】【韵会】澄延切【正韵】呈延切,音缠。【说文】一亩半,一家之居。
【诗·魏风】胡取禾三百廛兮。【传】一夫之居曰廛。【周礼·地官·遂人】夫一廛田百畮。【注】廛,城邑之居。【扬子·方言】东齐海岱之閒谓居曰廛。
又【玉篇】市邸也。【礼·王制】市廛而不税。【注】廛市物邸舍,税其舍,不税其物。【周礼·地官·廛人】掌敛廛布,而入于泉府。
【注】廛布者,货贿诸物邸舍之税【疏】谓在行肆,官有邸舍,人有置物于中,使之出税,故云廛布也。【班固·西都赋】阗城溢郭,旁流百廛。
又【集韵】或作㙻。【前汉·扬雄传】有田一㙻。
又【集韵】亦作㙻㢆鄽[1]。
说文解字
一亩半,一家之居。从广里八土。直连切。
说文解字注
二亩半也。一家之凥。二各本作一。凥各本作居。今正。按说巳见庐篆注。合汉食货志、公羊传何注、诗南山笺、孟子梁惠王篇赵注、知古者在野曰庐。在邑曰里。
各二亩半。赵注尤明。里卽廛也。诗伐檀毛传曰。一夫之居曰廛。遂人。夫一廛。先郑云。廛、居也。后郑云。廛、城邑之居。载师。以廛里任国中之地。
后郑云。廛里者、若今云邑居。廛、民居之区域也。里、居也。毛、郑皆未明言二亩半。要其意同也。许于庐不曰二亩半。于廛曰二亩半。
以错见互足。从广里八土。里者、凥也。八土犹分土也。亦谓八夫同井也。以四字会意。直连切。十四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