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黛玉出身于钟鼎世家,书香之族,祖籍姑苏,家住扬州。先祖曾世袭列侯,父亲林如海乃是前科探花,升至兰台寺大夫,又被钦点为扬州巡盐御史母亲贾敏是贾母的女儿,贾政的妹妹。“诗礼名族之裔”其实是贾政为儿女择亲时所强调的,林黛玉的出身可谓既有“钟鼎之家”的尊贵,又不乏“书香之族”的高雅。
林如海四十岁时,仅有的一个三岁之子死了,因膝下无子,只有嫡妻贾氏生了女儿黛玉,爱如珍宝。
黛玉从小聪明清秀,与诗书为伴,但父母让她读书识字,“不过假充养子之意,聊解膝下荒凉之叹。”
母亲去世后黛玉进京,与宝玉一同深得贾母关爱。不久父亲病故,她便长住贾府,逐渐与宝玉相知相爱。黛玉进贾府时到底几岁有六七岁和十三岁两种说法,但多数版本都没有直接写黛玉当时的年龄。
第三回凤姐问黛玉:“妹妹几岁了
可也上过学现吃什么药”
一连串的问题,黛玉没有回答,似乎不合常理。
根据第二回写宝玉“七八岁”,第二、三两回雨村的故事是连续的,而黛玉比宝玉小一岁,所以,第三回黛玉进贾府应是六七岁。
少数版本写了黛玉对凤姐的回答,如己卯本、梦稿本在“妹妹几岁了”后边写,“黛玉答道:‘十三岁了。’”
那么,刚进贾府的黛玉到底是幼女还是少女呢
程甲本曾写宝玉看到“一个袅袅婷婷的女儿”,显然是已入豆蔻年华的妙龄少女,而不是十岁以下的儿童。
唐代杜牧写过:“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也印证了袅袅婷婷的女儿应是十三岁左右的。其实不同版本出现的矛盾在黛玉成长过程中是可以统一的。
在曹雪芹心目中的爱情理想,有三个重要因素:两小无猜、一见钟情、互为知己。
作者写六七岁,是要强调两小无猜写十三岁,是要强调一见钟情,甚至一见如故。
两者都不愿意割舍,所以出现了不同阶段修改稿中的矛盾现象,由此可见作者构思宝黛爱情时的良苦用心。
所以,林如海是在黛玉十三岁的时候逝世的,黛玉无依无靠,才去了贾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