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太极拳,要求身体中正安舒,含胸拔背,立身中正,松腰松垮,这是对身体大致的要求。
后座时,太极拳要求头顶--尾椎---脚跟要上下一条线,只有达到一条线,至少上身才能放松,只要没有达到一条线,身体肯定有一面的肌肉用力了,比如,身体前倾,后腰肯定用力,后仰时,腹部肯定用力了,只不过用力的程度不同,但肯定用力。那末,怎样才能达到上下一条线呢在上身中正,尾骨内敛的姿态下就能够最大程度的达到。
至于屁股要始终内敛,说白了就是尾骨要向内收,为什莫要内收与将来练出太极功夫的,与所谓的杠杆力有很大的关系。
一般人的肌肉长的,属于紧紧捆绑在骨头上,而练太极拳就要解放肌肉,突出骨头,使得放松后的肉体,要为骨头服务,使得骨头起主导作用,不用肌肉力才能突出骨头的主导作用。
身体上下一条线的目的就是直,直的目的就是松,松的目的就是为了练出沉。(直也是含胸拔背,自然放松的直)
从人体的结构看,从侧面看,尾骨是在夸股的后面,从头顶往下看,尾骨与两个胯骨成三角形,并不在一个横平面,大腿骨与胯骨相连,起到支撑夸股的作用,既然身体练出沉来了,那末在做动作时,比如,杨式太极拳的左棚手,由后座腿往前弓,就等于一边往前走,练出沉来的身体一边往下沉,就如同跷跷板一样,胯骨后面的身体往下沉,用前跨做支点,把跨骨前边的手臂给跷出去。这就是太极拳所说的杠杆力。(属于一边往前运行一边翘,与原地的跷跷板有些不同,再有,这个所谓的跷跷板不一定在一条直线上,手臂与身体只要在跨骨不同的两个方向即可)。
当然,松的好的人,能把这个杠杆力的支点松到前脚跟上,使得整个身体的松沉劲作用到脚跟这个支点上上,那末,棚出去的手臂的力是非常大的,将来,随手一棚,就能达到身体体重的力。
屁股外翘使得身体不直,不直就会使得腰用力,那末这个力就会用在控制身体前俯或后仰的程度上,不能用在往下沉上,属于力量的分散,比如,自然放松中正的坐在凳子上,这时对凳子下压的重力最大,一旦弯腰干别的什莫事时,使得身体下沉力减弱,对凳子下压的重力会减小,这就是太极拳为什莫不让用力还要中正的的原因之一。
上面大致说说传统太极拳对尾骨内敛的要求和意义,在做动作时,绝不准用力内敛,只要用意想着点即可。前面说的杠杆力等,只有在练出松沉劲的情况下才能逐步得到这些太极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