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到十年,古代学医一般在十二三岁始开始拜师,当然老师在收徒弟时也会考试考察,看看徒弟是不有学医的天赋,考察合格后,举行叩头的拜师礼后,先在师父所在的药铺,或者说诊所打杂三年,干扫地,搽桌子在老师切,炒,蜜制等炮制中药时,烧火,递药品等,干活是没有工钱的,只管吃住。

当然在这三年内,师傅会让徒弟读《药性赋》,必须背会。《汤头歌诀》内师傅挑100多首必须熟背,《医学三字经》牢记,《脉诀全卷》中的28种脉象所症病候,必须背会。认识三百多种中药的花,0枝,皮,根,全草,果,等,矿物药的认识,动物药的识别等,并学会常用药物的切,炒炮制,如半夏的姜汁炮制,马钱子的沙烫炮制,矿物药的锻治。如自然铜的醋锻,师父最拿手绝活是一个枳壳能切108片。薄如蝉翼,这个记录至今尚未有人突破。当然师父去野外采药时,徒弟是必须去的,顺便听师父讲许多有趣的故事。学习在书本学不到的东西。

从师后的第四年,依然是干杂活。但读的书是《伤寒论》背会,《金匱要略》背会,《医宗金鉴》《时病论》《温病条辨》,《付青主男女科》等,读书的同时,师父给几个银针,大棉花团,教练用腕力学针灸,当然有关针灸的书也多看,并在模拟的木头人,挂图牢记六经脉络腧穴学。有时师傅遇到不常见脉象时,也让徒弟摸脉体会!

第五年也就是正二八经坐在师父身边了师父看过的病人,徒弟再看看,抄抄药方,不懂的地方,病人走后再问一下师傅等。这时候师父才让看《内经》,师父说《内经》

看的太早不知其义。学会看常用的病后,再看《内经》等事半功倍,再读《伤寒论》,耳目一新,柳暗花明,提壶灌顶。确有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之感觉。

第六年师也就让独立看病人,师父也望闻问切,看完病人,开出药方,送师父审核,合格,抓药送交病人。

有二年临床经验后,经师父考试考核,合格就可出师了。出师后,可随师父从业,也自立门户。

当然,师父引进门,修行在自身,严师出高徒。

学医,靠的是天赋和悟性,須终身学习,也是太苦躁的。

成为一代名医所付出的心血,是常人无法承受的!好医生,必须有高尚的医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