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上蚤时迁,水浒一百零八将排行一百零七,轻功极好。经历了与石秀杨雄入山引发的三大祝家庄,为破呼延灼的连环马去偷徐宁的宝甲等。那么时迁在这些事件中扮演了什么角色呢没错,就是小偷。但是时迁可不是一般的小偷,他是一个有理想有抱负,而且机敏的小偷。值得一提的是,他与杨雄的结识,是因为被他解救,免去牢狱之灾。当然,时迁对于投靠梁山也是十分积极,当然也不是他有草莽气息,可能是为了找一个安定的落脚点与靠山。

时迁初次出场,可见一斑,杨雄便问时迁:“你如何在这里”

时迁道:“节级哥哥听禀:小人近日没甚道路,在这山里掘些古坟,觅两分东西。因见哥哥在此行事,不敢出来冲撞。

听说去投梁山泊入伙,小人如今在此,只做得些偷鸡盗狗的勾当,几时是了跟随得二位哥哥上山去,却不好未知尊意肯带挈小人否”

由此可见1.当时小偷地位十分底下2.时迁想要寻找靠山,谋求大发展3.时迁有心机,他与杨雄有相交的基础,你是我恩人,你把人杀了,我本来不想躺浑水。但是要去梁山,我们还是可以结伴的。

(碍于情面,你不会杀我,也不一定杀的死,而且我也看到你们做的事)再在祝家庄时迁极力巴结石秀杨雄,为他们打水洗漱啥的,偷鸡时说:“煮得熟了,把来与二位哥哥吃。”

你看看这个马屁拍的,而且又展现了自己的用处,两全其美。

然后的故事就是上山,因为不被人看得起,做了个看酒店的。当然,天不亡时迁。突然蹦出来个呼延灼连环马,在杨林的提议下,时迁再次展现了他的看家本领-偷。最终化解危机,他功不可没。

在救卢俊义时则体现他的机敏,时迁和一干好汉潜伏进北京城,放火烧翠云楼,时迁能够一针见血指出伪装成乞丐的孔明孔亮兄弟“面皮红红白白,不象忍饥挨饿的样子,北京做公的多,倘若看破则误了大事。”。

在攻打曾头市,时迁表现他细心的一面。

戴宗说“市口扎大寨,法华寺作中军帐,不知何路可进”,而时迁却说:“小弟直到曾头市里面探知备细。见今扎下五个寨栅。

曾头市前面,二千余人守住村口。

总寨内是教师史文恭执掌,北寨是曾涂与副教师苏定,南寨是次子曾密,西寨是三子曾索,东寨是四子曾魁,中寨是第五子曾升与父亲曾弄守把。这个青州郁保四,身长一丈,腰阔数围,绰号‘险道神’,将这夺的许多马匹都喂养在法华寺内。”敢于独自进去探路,如此详细。可见其胆大心细。并且假作人质潜入法华寺,敲钟示意,梁山大胜。

征辽攻打蓟州,时迁和石秀钻进城中宝严寺,以火为号,让梁山人众发起总攻。

时迁一共放了宝塔、佛殿、山门三把火,“火光照得三十余里远”(宝塔之火)而与之同行的石秀只是在政府大楼前放了一把火。

(天罡将天慧星在这方面还是要服气的)在攻打方腊时,时迁和李立、汤隆、白胜几个,从小路混入独松关,还是放火。

不仅一锅端,更重要的是他和白胜合作,活捉了守将之一的卫亨。

(要知道时迁和百胜的武力值极低)昱岭关之战,在卢俊义损兵折将严重(史进石秀等六人中伏阵亡)。

这时候时迁摸上关头,先放火,后放炮,扰乱敌情,又大声虚张声势:“已有一万宋兵过了关去了,及早投降,免你一死。”,当南兵惊得手脚麻木之时,林冲呼延灼率领大批士兵进行围剿。我想没有时迁,可能也能成功,不过代价太大了(不由让我想到了《三国志》中说道:“用兵之道,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心战为上,兵战为下。”)这个时迁很不一般啊。在久经沙场之后,时迁却在返程的途中因绞肠痧发作而亡(急性阑尾炎),可惜啊。他只得到一个“义节郎”的虚衔,虽然圣旨说道“无子嗣者立庙拜祭”,(据推测时迁无子嗣),但我觉得不太可能。1.时迁的身份比较尴尬,小偷,后加入强盗2.朝廷对他们只是利用,死后谁知道呢3.时迁在梁山内部被人看不起,因为他的职业。毕竟他不是个纯粹的强盗。总得来说时迁是一个有血有肉的小人物,想尽办法往上爬,一个胆识过人机敏的神偷。尽力想改变他人的厌恶而加入强盗集体洗刷小偷的污点,在即将功成而死的悲情人物吧。可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