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月:正月、端月、征月、开岁、华岁、早春、孟春、新正
二月:命月、如月、丽月、杏月、酣香、仲春
三月:蚕月、桃月、桐月、季春、晓春、鸢时、桃良、樱笋时
四月:余月、阴月、梅月、清和月、初夏、孟夏、正阳、朱明
五月:皋月、榴月、蒲月、仲夏、郁蒸、天中
六月:且月、焦月、荷月、暑月、伏月、精阳、季夏
七月:相月、兰月、凉月、瓜月、巧月、孟秋、初秋、早秋
八月:壮月、桂月、仲秋、中秋、正秋、仲商
九月:玄月、菊月、青女月、季秋、穷秋、抄秋
十月:阴月、良月、正阴月、小阳春、初冬、开冬、孟冬
十一月:冬月、幸月、畅月、仲冬
十二月:涂月、蜡月、腊月、季冬、暮冬、残冬、末冬、嘉平月。
扩展资料
农历是我国传统历法,又有阴历、华历、夏历、汉历、中历等名称,但农历并不是阴历而是一种阴阳合历,取月相的变化周期即朔望月为月的长度,参考太阳回归年为年的长度,通过设置二十四节气以及闰月以使平均历年与回归年相适应。
按照华夏始祖轩辕黄帝登基为元年,今年是农历开元4715戊戌狗年(公历2018.02.16~2019.02.04),我国传统历法比西方历法早2697年,用西元年份+2697即是我国传统历法的年份。
古代典籍和甲骨文中均对农历多有记载,大量历史典籍记载农历始于黄帝时代。农历阴阳合一的历法规则一般认为产生于商代。
1912年我国开始采用西元历法和我国传统历法农历并用,随着国人对传统文化的重视,历法纪年对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拥有重要意义,关于进一步提升我国传统历法的地位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国人支持。
民国时期同盟会创办的《民报》就采用的农历黄帝纪年,武昌起义后,湖北军政府也采用农历纪年,各省政府也跟着使用,孙文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后,发布了《改历改元通电》规定:中华民国改用阳历,以农历开元4609年即辛亥十一月十三日为中华民国元年元旦,两历并用。
而农历作为中华文化的一种重要载体影响深远,2015年全国两会有人大代表提案,关于再一次提高我国传统历法农历的地位引起社会热议。
我国各地区以及少数民族地区的传统节日均以农历计算,至今汉字文化圈的国家和民族大多仍遵循农历的传统节日,如春节、中秋节、端午节、七夕节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