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认为两部书的观点相互矛盾:
即 “斯密难题” (Smith Paradox) 的内容,由19世纪德国经济学家熊彼特首先提出。这种观点认为,《国富论》里的利己心和《道德情操论》里的同情心 (sympathy) 是相互矛盾的。
2、认为这两部书的观点实为统一:
强调道德和强调利己本质上并不冲突。同情心是指站在对方的角度思考的能力,是为了在追求自身利益的同时不损害他人利益,并不完全等同于利他主义。即便把同情心看作利他主义的内容,同情心同样也产生于利己之心。利己是目的,利他是手段。我们之所以要研究如何充分地利他,根本的动机是为了更好地利己。
3、认为两部书的观点相互补充:
亚当斯密在《国富论》里面阐述了经济人的行为,在《道德情操论》里阐述了道德人的行为,这两部书是相互补充的关系,即经济人的利己行为应该接受道德的约束。在利己的同时,我们需要建立类似 “公正的旁观者” 的机制来自律,慎防出于自爱的动机异化成了自私而损害他人。这一点也暗示了单靠 “看不见的手” 发挥作用是不够的,人们对于效率的追求并不能天然地构成社会福利的全部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