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背拳练法讲“纵壑”,操手周身气血运行,澎湃鼓荡,纵横捭阖,开如气球胀气,无限增大含如撤气,无限缩小。眼望到哪里,身手就似挨到哪里,动则浑身无一处不动,静则松空如无物
1.所谓身法八种:  起:如涨船高
落:如人身突然坠井
钻:若磁力相吸,有空即穿
翻:左右翻转,随势而变
伸:如蚯蚓延颈,化短为长
缩:曲欲蜷缩,化长为短
开:松张开敞,无所不包
含:紧凑收拢,万象收于一处
虽然是形体在动,变化要点,却都在于气血的伸缩开合上。
2 .操手时用意不用拙力虚中求实柔中求刚曲中求直慢中求快,纯任自然。禁打断劲禁用拙力要求劲长。
3.练劲不练招,五行通背拳操练,重要是练出劲来,即所谓“空化力”,拳谱上讲:不学空化难为首,说明了空化力的重要性。练出劲来出手便是招,如仅学招法而无有劲法,遇敌变则易被人所制。所谓练劲不练招即是指要注重在练劲上。
4.五行通背拳讲,力由脊发,讲主宰于背,精于背,发于背。平时操手,以背带动手臂背既是手,手既是背操手发手以背抽撤故将背练活精通,有其重要意义。
5.周身内外相合,气力合一,一致贯通,要者三关通顺,力由脊发,由肩至肘,由肘抵腕,由腕到手,三关无滞,气与力合,劲达指尖。
6 .左右同式,无论拳掌回手劲大,以增加前手质量及加速度,锻炼搂、刨、掳、带力度,锻炼用手时来去不空。
通背拳正宗练法
1.单摇背——四六步站好,左手掌向前平伸,高与肩平,手心向下,目视前方。右臂以肩为中心作圆运动,前后每次各转二十转,然后左右交换、动作相同。注意要点:抡臂时应使抡的手超过平伸手臂,使之形成探臂送肩,但腰胯应自然放松,不可过于向前。
2.阴阳(鸳鸯)膀子——四六步站好,双臂向前平伸与肩平,掌心相对。双臂均以肩为轴心,一反一正做前后抡臂圆运动。目视前方。每组二十次,然后反向练习。要求注意松肩和肩部换梁。
3.后拉膀子——四六步站好,双手自然下垂,手心在体两侧相对,然后两臂做前后摆动,前臂高与肩平、不可过肩,后手应用力抬起后振同时沉肩、松背。两眼目视前方。
4.马步抡背——马步站立,两手自然下垂,手心向后。双臂以肩为轴由左至右,同时在面前做抡圆转动。要求两臂自然伸直,转至上方是掌心向前,眼随手转。每转动二十圈后,反向重复练习。
5.扔引手——四六步站好,双手成掌自然放松,右手自胸口前从下而上向前扔出。目视前手。同时左臂由下而上曲肘,将左手扔至脑后背颈之间。如此两手交替进行。
6.抖膀子——四六步站好,右手变扣拳,左手变掌,右拳自肋下提起,由胸部向前抖出与肩平左掌作为护手置于右臂肘关节部位。右拳到点后变刁掳手,收回至胸前左掌提至胸前打出。目视前方。右拳收回至胸前,变护手掌。每组二十次。
7.固丹田——高马步站立,两手自然下垂,一手为圆拳,一手为掌,用腰带动两臂前后摆动,前掌击打丹田,后手用拳背击打肾俞。用力不宜过重,应逐渐加重。两手交替进行,目平视。每组二十次。
8.放松膀子——高马步站立,两臂自然下垂,屈膝下蹲,双脚掌着地,后脚跟抬起,双手同时自下向上做捧水动作,举过头顶后两足同时下落振动,双手放松也随之抖动,用力不可过急、过猛。每组二十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