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八十年代,台湾著名作家高阳,在为张大千立传的《梅丘生死摩耶梦》一书中,写到张氏挚友谢稚柳先生,有这样的介绍:“现在大陆的谢稚柳,拥有三个头衔:名画家,书画鉴定家,敦煌艺术家。”
纵观谢氏一生,虽然其在中国画坛和书画鉴定领域所取得的成就和声誉,最为世人瞩目,但在敦煌学领域,更确切地说是敦煌艺术学史上,也是早有建树、当之无愧的名家。而敦煌学名家之中,虽不乏上海人,却又多不是长期工作、生活在上海者。从这点上来说,上世纪四十年代初就远赴敦煌实地考察、研究达一年之久,并著有《敦煌石室记》《敦煌艺术叙录》的谢先生,或许还堪称上海滩上唯一的敦煌学家。
1942年秋,正在当时国民政府监察院于右任处担任秘书的谢稚柳先生,应一年多前已先赴敦煌临摹壁画的友人张大千先生之邀,从重庆经兰州,抵达敦煌,开始了对敦煌石窟的系统考察研究,正如其在《敦煌艺术叙录》1955年初版后记中所述:
一九四二至一九四三年,我在敦煌,距今已十二年了。我去敦煌,纯为研究壁画,因此记下了“石窟叙录”。由于窟内的壁画,错综复杂,很不容易记。一铺铺的“经变”,记壁上的位置,还较容易。至于零碎一些的,就很觉难于明确。
窟中的文字,如“发愿文”、“题记”、“题名”等等,大半隐约不清,抄录颇难,谨慎宁缺,仍恐不能无错。当时自己最不满意的,是一些“经变”、“佛经故事”之类。由于我的不懂佛经,以及当时手边又无此类书籍,面对着这些题材的画,竟不知道是画的哪一故事。因此,只能笼统的记一下“经变”或“佛传图” 而已。